欢迎您访问重庆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主页 > 串讲笔记 >

05364《物流企业会计》自考复习资料(共9章)

2013-06-16 21:31来源:重庆自考网
   《物流企业会计》复习资料
   第一章  物流企业会计概论
第一节  物流企业特点及会计概述
[名词解释、简答]物流企业是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是独立于生产领域之外,专门从事与商品流通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的企业,具有以下内涵和特征:
(1)物流企业是具有健全机能和旺盛生命力的有机体,是国民经济流通产业机体的细胞。
(2)物流企业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中,专门从事与褓商品交换活动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
(3)物流企业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自身的利益驱支机制。
(4)物流企业是具有流通服务职能,平等参与竞争,享有合法权益的法人。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简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政策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都要以这一系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
(1)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会计主体应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需要单独反映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实体。
(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进行清算,这是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态。
(3)会计期间。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持续经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多选、简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13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主要包括:
①客观性原则。
②相关性原则。
③及时性原则。
④可比性原则。
⑤一贯性原则。
⑥明晰性原则。
(2)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主要包括:
①权责发生制原则。
②配比原则。
③历史成本原则。
④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主要包括:
①谨慎性原则。
②重要性原则。
③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一、会计核算方法
[多选、简答]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工作对象客观而公允地进行综合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种方法: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计算成本;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二、权责发生制
[名词解释]权责发生制原则又称应计制原则,它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均应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付出,均应作为本期费用处理。反之,凡不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款项,即使在本期付出,也不能作为本期付出,也不能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多选、简答]收入和费用与货币资金收到和付出不一致的情况有以下四种:
(1)       前期发出商品,后期收回货款;
(2)       前期收到货款,后期发出商品;
(3)       前期预付费用,后期受益;
(4)       前期受益,后期付费。
第四节  会计规范体系
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多选、名词解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该遵守的、具有本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主要包括:实事求是、忠于职守、遵纪守法、严格监督、秉公理财、清正廉洁、讲求效益等。
二、会计法律规范的基本构成
[多选]会计法律规范的基本构成有:
(1)       会计法律;
(2)       会计行政法规;
(3)       会计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
 
第二章                             复式记账原理
第一节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一、会计要素
[名词解释]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二、资产
[多选、名词解释]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要从一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物质条件具体表现为货币资金、机器设备、厂房场地、原材料等,称为资产。
资产的定义具有以下特征:
(1)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2)       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
(3)       资产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二节  会计恒等式
一、会计恒等式
[简答]会计恒等式主要揭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字平衡关系,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就必须有相应数量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就一定有相应数量的资产与之对应。
(2)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相互联系,一个会计要素的项目发生变化,同一会计要素的另一项,或另一类会计要素的一项也必然发生增减变化,以维持等式的平衡关系。
(3)有关因素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分别列示于等式的两边,左边是资产,右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经济业务
[名词解释、简答]会计科目是为归集和记载各种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所作的分类。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2)设置会计科目必须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3)设置会计科目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4)设置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这样才能避免误解和混乱。
(5)设置会计科目要体质相对稳定性。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
[名词解释]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化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二、试算平衡
[简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是发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为理论依据的,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账后的必然结果。在复式记账法中,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记账规则,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编制的会计分录都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样,每一笔会计分录中借贷两方的金额相等,期初余额加上相等发生额后,得出的期末余额也必然相等。
 
第三章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电算化系统
第一节  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
[名词解释]会计凭证是在会计工作中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局面证明,是用来登记账簿的依据。
二、原始凭证
[名词解释]原始凭证又称原始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发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原始证据。
三、原始凭证的种类
[简答]原始凭证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1)外来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是指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企业外部的其他单位或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
(2)自制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经济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办理经济业务时所填制的凭证。
[名词解释]原始凭证按其填制手续不同,可分为一次性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编制凭证。
(1)一次性凭证。一次性凭证是指在一项经济业务或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填制手续一次完成的原始凭证。
(2)累计凭证。累计凭证指在一些特定单位,为了连续反映某一时期内不断重复发生而分次进行的特定业务,需要在一张凭证中连续、累计填列该项特定业务的具体情况。
(3)汇总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为了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的总括情况,简化记账凭证的填制工作,根据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定期(周、旬、日)整理汇总,编制而成一张原始凭证。
(4)记账编制凭证。记账编制凭证是根据账簿记录,对某些特定事项进行归类、整理而填制的原始凭证。
四、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
[多选、简答]记账凭证一般包括下列基本要素:
(1)记账凭证的名称;
(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
(3)记账凭证的编号;
(4)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5)会计科目(总账科目、明细科目)和记账议程(借、贷);
(6)记账金额;
(7)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8)填制凭证人员、审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付款的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五、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多选、简答]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在会计凭证从填制或取得起到归档保管为止,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在单位内部各级组织和人员之间传递的手续/。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会计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组织会计凭证的传递,对于及时处理和登记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实行会计监督具有重要作用。
会计凭证传递程序通常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确定会计凭证的联数。
(2)确定会计凭证在各个环节的传递时间。
(3)确定会计凭证的传递环节,明确在每一环节中应办的业务手续和有关人员相应的责任,建立凭证交接的签收制度,以分清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第二节  会计账簿
一、会计账簿
[名词解释]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互有联系的若干账页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用于全面地、系统地、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簿记。
二、会计账簿的作用
[简答]主要是把分散在会计凭证中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集中归类反映,为经营管理提供完整的、系统的核算资料,并为编报会计报表提供依据,就有必要进一步用分类或序时的方法设置和登记账簿。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是连接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是储存会计信息、加强经济管理、进行会计分析、考核经营业绩的需要;是分类、汇总会计信息,分门别类地提供各项详细核算资料的需要;是编制会计报表,输出会计信息的需要。设置和登记账簿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会计账簿登记的规则
[多选、简答]会计账簿登记的规则为:
(1)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正确、及时地登记各种账簿。
(2)登记账簿时,应将会计凭证的日期、编号、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簿内,并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
(3)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为得使用圆珠笔(银行复写账簿除外)或铅笔书写。
(4)记账的文字或数字应书写端正,上面留有适当空距,一般应占格长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为更正错留有余地。
(5)每一张账页登记完毕,应在最后一行结出发生额合计数和余额,结出余额后应在“借或贷”栏内写明“借”或“贷”字样,标明余额的方向;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在“借或贷”栏内标“平”字,在余额栏内写“0”。需要结转下页时,在摘要栏内注明“转次页”,在次页的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并在有关金额栏内填入前页余额。
(6)各种账簿页次顺序连续编号,逐行逐页登记,不得跳行和隔页。
(7)账簿记录错误时不得刮擦、挖补、涂改或用修正液等更正字迹,应按照错误的具体情况,按规定的方法更正。
四、会计账簿的种类
[单选](1)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单选](2)按其外表形式可以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
[单选](3)按其格式可以分为三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和多栏式账簿。
五、红字更正法
[单选]红字更正法又称红字冲销。是因记账凭证发生错误而使账簿记录出错时,用红字冲销原记账凭证,以更正账簿记录的一种方法。
六、财产清查
[名词解释]财产清查是通过实地盘点或查询核对来确定某一时期的各项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的实际结存数,并与账面结存数核对,确定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七、财产清查的作用
虽然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通过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等在账簿体系中得到了正确的反映,但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并不能保证财产物资的实际结存情况的正确性。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即使账证相符,账账相符,也不能保证账实完全相符,这就需要清查账产来确定财产物资的实际结存数量,并与账面结存数核对,发现差异,并做出处理。
[多选、简答]财产清查的作用:
(1)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
(2)保证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
(3)充分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
(4)强化财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5)促进企业改善和加强经营管理。
八、财产清查的种类
[单选](1)按清查的对象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全面清查是对企业全部的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进行的全面盘点和核对。局部清查是根据需要,对部分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进行的清查。
[单选](2)按照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定期清查是按计划安排的时间对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财产物资进行的清查。不定期清查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的临时性清查。
九、结账的具体内容
[多选、简答]结账的具体内容包括:
(1)结账前,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考虑本期收入与成本费用是否配比。对那些应计入本期但本期但本期尚未实际收付的应计收入或费用进行账项调整。
(2)结算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分别结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年末余额结转下期。
(3)结算各收入、费用类账忘掉,将结算出的本期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得到本期盈亏、结平所有损益类账户。
十、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及各自的优缺点
[简答]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有实地盘存制的永续盘存制两种。
实他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或称“以存计销制”、“盘存计销制”,这是通过对全部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确定财产物资的结存数额,计算出期末财产物资的成本,再倒挤出本期财产物资减少,数额外负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在财产物资的明细账中只登记收入数量和金额,对于减少的财产物资的数量和金额不作记录,因此减少了日常的核算工作量。
但了存在如下缺点:
(1)核算手续不严密,不能随时反映财产物资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的动态,不利于财产物资的控制与管理。
(2)由于以存计销或以存计耗,销售成本或生产成本全部是倒扒出来的,这样,非政党耗用或非销售的财产物资的损耗差错,甚至是盗窃等各种不政党原因造成的财产物资短缺,也被全部挤进销售成本或生产成本中,掩盖了财产物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3)销售成本或生产成本需要通过定期盘点才能确定,无法随时结转销售成本或生产成本。
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是指对企业以生的每一笔财产物资的收发业务,逐日地登记各种财产物资明细账,并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额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核算手续严密,能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及时反映财产物资的结存情况,有利于财产物资的控制和管理。
(2)通过对财产物资的不定期盘点,可以查明财产物资溢余或短缺的原因,便于及时纠正。
(3)通过明细账的结存余额与库存限额的比较,可以了解财产物资的库存不足或积压情况,发便及时组织财产物资的购销,加速资金周转。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会计核算工作量大,如不结合实地盘点,长期易造成账实不符。所以,为了核对账面记录加强管理,应定期对库存品进行一次全面盘点。
第三节  会计电算化系统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与作用
[名词解释]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也称会计信息化。它是指应用发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来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
作用为:
(1)会计电算化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2)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
(3)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扩展会计数据的领域,为管理现代化提供条件。
二、会计软件账簿数据查询的特点
[简答]会计软件账簿数据的查询功能,主要有以下特点:
(1)可以查询未记账凭证,也就是将没有记账的凭证按记账后的结果查询出来,形成虚拟的账表,以及提供管理统计信息;
(2)可以查询任意会计期间的余额或账页,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会计期间,查询到手工条件下查不到的信息;
(3)科目账页可以按不同的格式进行查询,即以三栏或多栏格式任意输出查询结果。
(4)可以联查账页,由总账直接联查相应的明细账,然后再进一步联查相应的凭证,一查到底。
 
第四章  流动资产
第一节  货币资金与应收项目
一、其他货币资金
[多选]其他货币资金是指除了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外的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
二、现金日常收支管理的内容
[多选、简答]有关现金日常收支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1)由开户银行根据实际需要,核定开户企业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库存现金限额。
(2)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库存现金限额,需要增加或者减少库存现金限额外负担的,应当向开幕词银行提出申请,由开户银行核定。
(3)企业现金收放应当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当日送存确有困难的,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4)企业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库存现金限额外负担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
(5)不准用不符合制度规定的凭证充抵库存现金,即不得以“白条”顶库存;不准公款私存;不准保留账外公款;不准设“小金库”。
(6)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三、银行结算方式
[单选]结算方式有现金结算和银行转账结算。为了规范支付结算行为,保护支付结算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速资金周转的商品流通,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制定了《支付结算办法》,规定了企业可以选择使用的票据结算工具和结算方式,即“四票”、“三式”,还有信用卡以及国际贸易中采用的信用证结算方式。
[名词解释](1)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名词解释](2)商业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委托付款人于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名词解释](3)银行本票。是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的、承诺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适用于同城结算。
[名词解释](4)支票。是由存款人签发的,委托银行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名词解释](5)汇兑。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收款人的结算方式。
[名词解释](6)委托收款。是收款人委托其开户银行向会款人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
[名词解释](7)托收承付。是指收款人根据购销合同,由收款人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付款人取款项,由付款人向银行承认付款的结算方式。
[名词解释](8)信用卡。是商业银行的单位和个人发行的,凭其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在银行存取现金,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卡片。
[名词解释](9)信用证。是指购货单位开户银行应早请人的申请,开给销货单位的凭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付款的承诺,是国际结算的一种主要的结算方式。
四、银行存款清查
[简答]银行存款的清查主要是通过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户银行送来的银行对账单进行的。企业每月记账与开户银行送来的银行对账单进行的。企业每月至少应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一次,以检查银行存款收付及结存情况。银行对账单记载了企业银行存款的增加额、减少额外负担和结存额,是清查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企业在进行核对之前,一定要认真检查本单位的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五、未达账项
[名词解释、简答]未达账项即企业和银行对同一笔款项收付业务,因办结算手续和凭证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取得有关凭证并已登记入账,另一方堂未收到有关凭证而未登记入账的款项。
未达账项具体有以下四种:
(1)       企业已经收款入账,银行尚未收款入账的款项;
(2)       企业已经付款入账,银行尚未付款入账的款项;
(3)       银行已经收款入账,企业尚未收款入账的款项;
(4)       银行已经付款入账,企业尚未付款入账的款项。
六、现金的使用范围
[多选、简答]现金可用于支付下列项目:
(1)职工工资、津贴;
(2)个人劳务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第二节  存货
一、存货
[名词解释]存货是指企业在政党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二、存货的计价方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八种:
[名词解释](1)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一致,存货以出时,逐一辨认库存品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的实际单位成本,作为该批存货发出时的实际成本。
[名词解释](2)先进先出法。这种方法是假定先收入的存货先发出,对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按照入库存货的先后次序的相应实际单价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名词解释](3)后进先出法。这种方法假定后收入(购进)的存货先以出,对发出存货按照这种假定的流动顺序进行成本计价。
[名词解释](4)加权平均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正确计算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名词解释](5)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又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每次收入存货后,立即根据当时现有的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每次发出存货按当期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和发出数量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
[名词解释](6)计划成本计价法。这种方法是将存货的收入、发出均采用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期末再调整为实际成本的一种方法。
[名词解释](7)毛利率法。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推算出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名词解释](8)零售价法。零售价法是指用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三、库存商品的确认应满足哪些要求
[简答]会计上将库存商品、材料定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资产,具有明显的流动性,通常在一年之内或长于一年的营业周期内被出售或耗用。根据这个定义,结合物流企业的特点,对库存品的确认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库存品是委托企业所托付的储运的对象。物流企业收到委托企业所音乐会的商品材料,经验收入库,办妥全部手续后,确认管理权的转移,方可记录库存品。
(2)物流企业的揽货点所承揽的储运商品材料,在办妥收货手续并装载到上门收货的物流企业的运输车辆上,完成管理权的移交后,即使没有入库,也视为物流企业管理的库存品。
除此之外,若物流企业与委托企业签订了储运合同、承运合同,但商品材料仍然在委托企业的仓库或运送途中的,因为商品材料的所有权尚未移交,故不能确认为物流企业的库存品进行核算。
四、盘盈、盘亏的存货怎样进行会计处理
[核算题、分析题]根据盘盈或盘亏、毁损的不同原因和处理结果,及时做出相应的财务处理。
(1)发生盘盈的存货,经查明是由于收发计量或核算上的误差等原因造成的,应及时办理入账的手续,调整存货的实存数,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期末再冲减管理费用。
(2)发生盘亏和毁损的存货,应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期末再根据发生的原因,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①属于自然损耗产生的定额内损耗,计入管理费用;
②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毁损,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然后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③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短缺或毁损,应先扣除残料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然后将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第三节  短期投资
一、投资的含义、特点、分类
[名词解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将投资定义为:“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简答]投资具有两个特点:
(1)投资是以让渡其他资产而获取的另一项资产,如支付现金购买股票、债券,以固定资产投资其他单位取得股权等。这项资产与其他资产一样,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2)投资流入的经济利益,与其他资产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在形式上有所不同。投资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是被投资单位的效益分配。
[多选]按照不同的标准,投资有各种不同的分类:
(1)按照投资回收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2)按照投资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3)按照投资的方向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4)按照投资的性质分为权益投资、债权性投资、混合性投资。
二、短期投资的入账价值
[核算题]企业进行短期投资的核算时,应以取得短期投资时的成本入账。短期投资取得时的成本是取得短期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但下列实际支付的价款中所包括的股利和利息不构成投资成本。
(1)短期股票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不包括股票股利)。这部分现金股利应作为应收股利处理。
(2)短期债券投资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这部分利息应作为应收利息处理。
三、短期投资持有期间的现金股利和利息的处理
[核算题、分析题]短期投资持有期间的现金股利和利息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1)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所获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息,除取得时已经记入应收项目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外,以实际收到时的金额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即货记“短期投资”,而不作为投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只有当转让短期投资时,才确认损益。
(2)短期投资取得时投资成本中饮食的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经到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实际收到时冲减已记录的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不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第五章  长期资产
第一节  长期投资
一、长期债权投资
[名词解释]长期债权投资是指企业通过购买债券,金融机构等方式取得被投资单位债券而形成的对外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
二、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核算题]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一般程序如下:
(1)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投资成本啬长期股票投资的账面价值,即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公司(投资成本)”账户,货记相应账户。
(2)投资后,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相应调整增国或减少长期股票投资的账面价值,并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①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照所持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当期投资收益。即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公司(损益调整)”账户,贷记“投资收益”账户。
②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照所持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计算应分担的份额,减少长期股票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即借记“投资收益”账户,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公司(损益调整)”账户。
③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因为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中已包含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份额,而被投资单位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必然使净资产减少,因此,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即借记“应收股利”账户,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公司(损益调整)”账户。
三、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核算题、分析题]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就是将企业购入的用于长期投资的股票按照实际成本入账,一般情况下不予变更,只有在股票发生重大持久性贬值,或被投资企业支付清算性股利时,才对股票投资成本进行调整。企业实际收到的现金股利和财产股利作为投资收益。成本法适用于以下情况:
(1)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表决权资本的,则认为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2)被投资单位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其抽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和影响能力都受到了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企业的控制能力和影响能力都受到了限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高度和使用资金。
四、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是否具有实质而有效的控制权
[多选]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是否有实质而有效的控制权,可以通过以下一项或若干项情况判定:
(1)通过与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获得对其他企业一半以上有表决权的权力。
(2)通过公司章程或协议,获得决定其他企业财务和经济政策的权力。
(3)拥有任命或解除其他企业董事会或对等决策集团体大多数成员的权力。
(4)获得在被投资企业董事会或对等决策机构会议中多数席位的权力。
五、确认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名词解释、多选]重大影响,是指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当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或20%以上到50%的有表决权资本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具有重大影响。此外,虽然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确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1)在被子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
(2)参与被投资单位的政策制定过程;
(3)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
(4)依赖投资企业的技术资料;
(5)其他能足以证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形。
六、长期股权投资被始成本应分别按哪几种情况确定
[核算题]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应当分别按以下情况确定:
(1)企业以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作为初始投资;若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有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现金股利的余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2)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或以庆收款项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按应收债务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3)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4)取得股权投资后,由于增加被投资单位股份,而使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变为权益法核算,则按追溯调整后投资的账面价值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七、债券投资与股票投资的不同
[简答]债券投资具有不同于股票投资的一系列特点:
(1)债券投资是债权性投资,股票投资是权益性投资。
(2)债券投资风险小,股票投资风险大。
(3)债券投资的收益较稳定,股票投资的收益不稳定。
(4)债券价格波动小,股票价格波动大。
第二节  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
[名词解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二、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核算题]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因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计入当期费用;融资秀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果尚未输竣工决算,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等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同时调整原来已经计提的折旧额。
三、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多选]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分为两类:直线法和加整折旧法。其中,直线法主要包括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四、判断企业为固定资产发生的支出是改良支出的条件
[多选、简答]固定资产的改良就是固定资产的改建或扩建。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数额较大,受益期较长,固定资产的性能和质量都较改良前有很大的改进。企业为固定资产发生的支出符合下列条件的,都应确认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1)使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
(2)使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提高;
(3)使保管、储运商品质量提高;
(4)使保管、储运商品成本降低;
(5)使保管、储运商品品种、性能、规格等发生良好的变化;
(6)使企业经营管理的环境或条件改善。
第三节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一、无形资产
[名词解释]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二、长期待摊费用
[名词解释]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费用。
三、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
[多选]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有以下规定:
(1)合同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
(2)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3)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超过两者之中较短者;
(4)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摊销期不应超过10年。
四、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核算题]企业从不同渠道取得的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方式有所不同:
(1)购入的无形资产,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入账价值。
(2)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以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如果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3)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若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以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若捐赠方未提供有关凭据,以同类或类似无形资产的活跃市场价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或以捐赠的无形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4)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应以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作为入账价值。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入账。
(5)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无形资产,按《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规定确定入账价值。
五、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条件
[多选]当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企业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替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2)某项无形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度下跌,并在剩余摊销年限内不会恢复;
(3)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但仍然具有部分使用价值;
(4)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的情形。
六、其他资产
[名词解释]其他资产是指那些不能包括在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以内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待摊费用和其他长期资产。
七、商誉
[名词解释]商誉是指企业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或信誉好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或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好、或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等,而形成的无形价值。
八、无形资产转达让所有权、使用权在会计处理上的区别
[简答](1)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企业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后,就不再拥有、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利。企业将实际取得的转让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账户,按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贷记“无形资产”账户,按应缴纳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金”等账户,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或借记“营业外支出”账户。
(2)转让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企业将无形资产的合用转让给其他企业,仍保留对无形资产的所有权,这种转让行为实质上就是无形资产的出租。取得租金收入时,贷记“其他业务收入”账户,出租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及摊销的出租无形资产的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支出”账户。
第六章  负债
第一节  流动负债
一、流动负债
[名词解释]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内(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用流动资产、劳务或举借新的流动负债来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等。
二、流动负债的分类
[名词解释]按照流动负债产生的原因不同要以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1)融资活动形成的流动负债,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雉资金形成的流动负债,如短借款;
(2)结算业务形成的流动负债,是指没有了结的商品交易所形成的流动负债,如企业赊购商品形成的待结算应付款项;
(3)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内部往来形成的流动负债,如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福利费等;
(4)利润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在利润分配过程中产生的流动负债,如应付股利等。
[名词解释]按照流动负债偿付金额能否确定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1)偿会金额能够确定的流动负债,是指根据合同、契约或法律的规定,能确定未来应偿付的金额、付款日及债权人的负债,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
(2)偿付金额视经营情况而定的流动负债,是是指在承担偿付义务时,并不能确定未来应偿付的金额,而必须等到期末,根据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才能计算确定其金额的负债,如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和其他应交款等;
(3)偿付金额需估计的流动负债,是指债务的发生是确实的,但其应付金额、偿还日期和债权人在会计期末仍无法确定的负债,如产品质量担保负债、预提费用等。
[多选]按照流动负债偿付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两类:
(1)用货币偿还的流动负债,这类负债到期时,企业须用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或企业货币性资产来偿付,这类流动负债主要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短期借款、应交税金等内容,流动负债的绝大部分都在这一类中;
(2)用商品或劳务偿付的流动负债,这类流动负债到期时,企业须用商品来偿还,或用劳务来抵付,主要包括预收账款等。
三、应付账款
[名词解释]应付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购买商品、材料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发生的债务。
四、应付票据
[名词解释]应会票据是企业出具的承诺在某一时日支付一定金额款项给持票人的局面证明,与应付账款相比,应付票据的偿付金额在日期都相当明确,通常在期末登记其利息费用。
五、应交税金
[名词解释]应交税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应向国家交纳的各种税金,这些应交税金在未交纳之前暂时停留在企业,形成一项流动负债。
六、现金折扣的处理
[核算题]附有现金折扣的应付账款,其入账金额的确定仍然有总价法和净价法两种,在总价法下,购进的货物和应付账款均按发票上记载应付金额(不扣除折扣)入账,如果在折扣期内付款,取得现金折扣被看成是理财收益,计入“账务费用”账户,总价法核算符合称健性原则,我国会计实务中一般采用总价法。
七、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核算
[分析题、核算题]增值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进口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增值税是一种价外税,实行价外计征的方法。
(1)“进项税额”的核算。该专栏记录企业因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外负担在抵扣的增值税。但是按照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进货货物或者应税劳务;购进固定资产;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2)“销项税额”的核算。该专栏记录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应税劳务收取的增值税。增值税销项税额的确定是根据销售额乘以增值税税率计算的,但如果销售额外负担中含有增值税,即价税合一,则销项税额应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销项税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
企业对视同销售业务,虽然不作销售处理,但应按照税法规定交纳增值税。视同销售的业务主要有: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对外投资;无偿捐赠他人及投资者分配投利或利润等。
(3)“进项税额转出”的核算。该专栏记录企业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或用于非应税项目,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这类业务在购进货物时先记入“进项税额”专栏,待用于非应税项目后,再将其进项税额转出。
(4)“出口退科”的核算。该专栏记录按规定计算的出口货物当期应抵扣的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以及应抵扣的乘客大于应纳税额而未全部抵扣,按规定应予退回的税款。
(5)“已交税金”的核算。该专栏记录企业实际交纳的增值税,企业在期末应根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借贷两方的发生额,计算确定当月应交增值税,其计算公式为: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退税
企业依据计算确定的应交增值税和企业的具体情况,按规定到期交纳增值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八、工资总额外负担的内容及其核算
[核算题]应付工资是企业对职工个人的一种负债,是企业使用职工的知识、技能、时间和精力等而给予职工的一种补偿。“应付工资”账户应集中反映企业应付职工的工资总额。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的核算包括两个方面:
(1)应付工资结算的核算。应付工资是对职工的负债,在实际工作中,工资结算包括:应付职工工资的计算,代扣款项的计算,以及实发金额的计算和发放。每月应付职工工资额往往不等于实发金额,会计部门要从应付工资中代扣职工应交的各种款项,如代扣房租、水电费等。据此定期编制工资单。工资单一般按部门、人员编制,一式数联,其中一联由职工领款签收,作为工资结算和发放的凭证;一联转交过去工资部门;一联由财会部门留存。财会部门根据工资单作为核算的原始依据,按部门和人员编制工资汇总表。
(2)应付工资分配的核算。企业每月实际发生的工资,不论是否在当月支付,都应该按照职工的工作性质和有关的成本开支范围及费用划分规定进行分配。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直接从事物流活动(比如运输、仓储等)人员的工资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经营业务人员的工资计入其他业务支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计入管理费用;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人员工资,计入营业费用;医务福利人员的工资,计入应付福利费;建筑安装固定资产人员的工资,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第二节  长期负债
一、长期负债
[名词解释]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超过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一个营业周期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
二、长期应付款
[名词解释]长期应付款是指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包括应付采用补偿贸易方式引进的国外设备的价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
三、长期借款
[名词解释]长期借款是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时间超过一年的各种借款。
四、可转换公司债券
[名词解释]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债券以行后,债券持有人可以按照一定的价格转换为发行公司股票的债券。
五、发行债券的折价、溢价的摊销
[核算题](1)债券面值发行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应付债券——债券面值”账户。
(2)溢从发行债券时,按溢价收入借记“银行存款”账户,按债券面值贷记“应付债券——债券面值”账户,按两者这差贷记“应付债券——债券溢价”账户,按债券面值贷记“应付债券——债券面值”账户,两者之差则借记“应付债券——债券折价”账户。
企业在折价或溢价发行债券时,在发行期限内要摊销应付债券的溢价和折价,以客观反映企业的利息费用,企业按期摊销溢价时,按应摊销的金额,借记“应付债券——债券溢价”账户,按应计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或“应付利息”等账户),应计利息与溢价摊销之间的差额,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账户;企业按期摊牌销折价时,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与应计利息之和,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账户,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贷记“应付债券——债券折价”账户,按应计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或“应付利息”等账户)。
六、可转换债券对于投资者和发行企业来说各具有什么优点
[简答]可转换债券,对于投资者和发行企业来说都是有利的。对于投资者来说:
第一,可转换债券的风险较小,与变通股相比,可转换债券持有人可以按固定利率取得利息收入,如果发行企业一旦破产清算,可转换债券持有人对本金可以要求优先清偿,所以风险较小;
第二、如果发行企业状况良好时,可以将债券转换为股票,以限得较多的股利。
对于发行企业来说,这种融资方式也有自身的优点:
第一,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代价较小,由于可转债的利率较低,发行企业的资金成本也就比较低;
第二,发行企业如果想增加权益资本,发行可转债是最好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大量发行股票时所引起的股价下跌等负面影响;
第三,易于资金的筹集,当市场条件不利于发行普通股时,发行可转换债券是市场较为容易接受的筹资方式。
 
第七章  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一、所有者权益
[名词解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二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
[简答]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在于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公司向股东签发投资证明而不发行股票;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出资,需经股东大会讨论通过,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在2人以上50人以下。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本,股票可以转让或交易,股东人数有下限,没有上限。
三、企业的组织形式及特点
[简答]在我国,有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即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这三种企业都属于现代企业制度范畴,体现了不同层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行业的特点。
(1)个人独资企业是由业主个人出资兴办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其业主享有全部的经营所得,同时对债务负有无限责任。这种企业的规模一般都较小,其优点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经营方式灵活,设立和歇业方式简单,经营和管理效率较高。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的缺点是由于自身财力所限,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个人独资企业是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主体。
(2)合伙制企业是由两个以上的个人联合出资经营,共同分享经营所得并共同承担经营风险,其产权清晰、责任明确。《合伙企业法》第11条第三款规定,经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合伙人也可以用劳务出资,其评估办法由全部合伙人协商确定。这种企业具有合伙人劳动分工的特点,在经营中如果每个人的长处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能够大大提高经营效益。同时,合伙人所承担的是无限责任,共同以自己全部的财产为企业担保,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这种类型的企业规模较小,合伙人能够亲自参与管理,内部结构简单,合伙人的信誉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即合伙企业也是会计主体,得也不是法律主体。
(3)公司制企业归拥有其股票或所有权股份的股东所有。公司是法律主体,它可以用公司的名称单独进行经营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股东则以其出资额外负担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在这种公司组织形式中,如果公司破产股东损失最多只是其投资于该公司的有限份额。在我国,公司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形式为主。
第二节  实收资本
一、实收资本
[简答]实收资本(股本)是指投资者或股东按照企业章程,或者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它是投资者或股东对企业筹集注册资本的出资额,是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定资本总额的来源。实收资本或股本既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训有和使用的最基本的经营资金,同时还是企业据以对投资者或股东进行利润或股利分配的依据。
二、资本公积与实收资本的区别
[简答]资本公各与实收资本同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但两者又有区别,实收资本是投资者投入的,为谋求一定的价值回报,除按规定增资或减资外,实收资本的金额是不变的;资本公积有特定的来源,有时不需要投资者的实际投入,也不一定需要谋求期末投资回报。资本公积具体包括资本(股本)溢价、接受资产捐弱、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关联方交易差价、其他资本公积等内容。
三、股份制企业与一般公司对于接受投资的会计核算
[核算题](1)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总额由等额股份构成,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本。股票面值与股份总数的乘积为股本总额,由于企业发行股票的价格要受到投资者对未来发展预期和市场的影响,因此,企业收到的股票发行收入与股本总额有时一致,有时会发生背离。企业发行股票收到的收入有时大于股本总额,这时是溢价发行;有时小于股本总额,这时是折价发行(在我国目前不允许折价发行);有时等于股本总额,这时是按面值发行。
股份有限公司应设置“股本”账户核算股票的发行、筹集等情况,该账户贷方按面值登记企业发行股票收到的股本数额,借方登记按照法定程序经批准减少的股本数额,贷方余额反映期末实有的股本数额。如果新股溢价发行,发行收入超过面值的部分,扣除发行费用作为超面值缴入股本计入资本公积;如果股票按照机值发行,公司因发行股票而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发行费用,应减去发行股票冻结期间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剩余部分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分期摊销。
(2)除股份有限公司以外,其他各类企业应设置“实收资本”账户,核算其实收资本的增减变动。该账户贷方登记实收资本的增加数,借方登记实收资本的减少数,一般企业在存续期内不得任意减资,所以很少有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实际数。
①接受货币投资的核算。企业收到投资人投入的货币资金,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账户,贷记“实收资本”账户。对于实际收到或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超过投资者在企业注册资本所占份额外负担的部分,应计入资本公积。
②接受实物资产投资的核算。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实物资产,如果企业收到的是材料物资,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及应当缴纳的税金入账,按确认的价值,借记“原材料”账户;按其在注册资本中实际拥有的份额,贷记“实收资本”;如果企业收到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应按投资各方确认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实收资本”。
③接受无形资产投资的核算。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并根据有关证明材料进行账务处理,入账时借记“无形资产”,贷记“实收资本”账户,如果确认的无形资产价值大于投资者在注册资本中应享有的部分,应计入“资本公积”账户。
第三节  资本公积
一、资本公积
[名词解释]资本公积是指由投资者或其他人(或单位)投入,所有权归属投资者,但不构成实收资本的那部分资本或者资产。资本公积实质是投入资本本身产生的增值,主要是通过企业接受捐赠、法定财产重估增值和股本溢价等途径形成的。
二、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核算
[核算题]资本溢价是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额大于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企业上到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或确定的价值,介记“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账户,按其应享有企业注册资本的份额计算的金额,贷记“实收资本”账户,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账户。
股本溢价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溢价发行股票时实际收到的款项超过股票面值的数额。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月份有限公司在溢价发行股票时,应按其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按股票的票面价值与发行股票总数的乘积计算的金额,贷记“股本”账户,它们之间的溢 价部分,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三、接受捐赠资产的核算
[核算题]接受捐赠的资产要以分为现金资产和非现金资产两部分,接受的现金资产在“资本公积”账户中单独设置“其他资本公积”核算,并且能够按规定转增资本(名股本),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资本公积”账户。
当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时,企业应在“资本公积”账户下设“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二级账户,企业接受资产的入账价值按下列原则计价入账:捐赠方提供了有资产的入账价值按下列原则计价入账: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入账;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如果同类或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资产的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如果同类或类似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捐赠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实际成本。
企业接受固定资产捐赠,按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按未来应交的所得税,贷记“递延税款”,贷记“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当处置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时,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同时将“递延税款”转入“应交税金”账户。
第四节  盈余公积
一、盈余公积
[名词解释]盈余公积是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一般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三项内容。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是指经过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撮的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是指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公益金。
[多选、简答]盈余公积的用途:
1、弥补亏损;
2、转增资本;
3、发放股利。
二、提取盈余公积的核算
[核算题]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时,应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账户,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账户。
三、公益金的核算
[核算题]法定公益金按规定用途形成职工宿舍等固定资产时,一方面反映固定资产等资产价值的增加,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另一方面,用法定公益金购建集体福利设施这种专项用途已经实现,原划拨指定用途的原因已经消失,要将这笔款项从法定公益金中转出,应借记“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账户,贷记“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账户。
第五节          未分配利润
[多选、名词解释]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待发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它也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从数量上来说,未分配利润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税后利润,减去捍取的各种盈余公积和已分出利润后的余额。未分配利润有两层含义:一是留待以后年度处理的利润;二是未指定特定用途的利润。
 
第八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一节  收入
一、收入的概念及特点
[名词解释、简答]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收入既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的营业收入,也包括对外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还包括从固定资产清理中得到的营业外收入等;狭义的收入仅指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实现的收入。企业的收入具有以下特点。
(1)收入是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比如出售固定资产虽然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润,但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其流入的经济利益就不是收入。
(2)收入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减少,如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收入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这是收入要素的基本特征。如上所述,收入能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因此,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能增加所有者权益。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增值税、代收利息等。代收款项会引起企业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但不能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二、其他业务收入
[名词解释]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除主营业务以外以生的一些零星业务,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主要是指原材料销售、馐物出租、让渡资产使用权等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不经常发生,每笔业务收入的金额也相对较小,上企业总收入比重较低。
第二节  费用
一、包装成本
[多选]包装成本包括:
(1)包装材料成本,常见的包装材料有很多种,由于包装材料功能不同,成本相关也较大,物资包装花费在材料上的费用称为材料的包装成本。
(2)包装机械成本,包装机械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包装的劳动生产率,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包装水平。
(3)包装技术成本,为了使包装的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达到最佳的包装效果,因而包装时,也需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
(4)包装辅助费用,包装除上述费用外,还有一此辅助费用,如包装标记、包装标志的印刷、拴挂物费用的支出等。
(5)包装的人工费用,指从事包装工作的工人与其他有关人员的工资、奖金、补贴等费用的总和。
二、费用的概念及特征
[名词解释、简答]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费用泛指企业各种日常活动发生的所有耗费。狭义的费用仅指与本期营业收入相配比的那部分耗费,除此以外发生的耗费作为损失直接扣减收益。
费用通常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费用代表企业资源的流出。与资源流入企业所形成的收入正好相反,费用具体表现为企业资金支出。企业发生的工资支出、消耗材料和机器设备折旧费用等,最终都会使企业的资源耗费。
(2)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一般而方,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费用的增加而减少。
三、管理费用的概念与核算范围
[核算题]管理费用是指物流企业为组织和管理其物流活动的正常运营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费用。具体包括:
(1)公司经费,是指行政管理部门职工的工资及福利费、各种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
(2)工会经费,是指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拨给工会的经费。
(3)待业保险费,是指企业按国家规定交纳的待业保险基金。
(4)劳动保险费,是指在职员工的养老保险费、医药费、易地安家费、职工退休金、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给离退休干部的各项经费等。
(5)董事会费,是指董事会成员为执行职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
(6)诉讼费,是指因诉讼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7)咨询费,是指企业聘请经济技术顾问、律师等支付的费用。
(8)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实际应酬费用。
(9)税金,是指企业按规定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10)其他,是指无形资产的摊销、职工教育经费、排污费、计提的坏账准备等。
第三节  所得税
一、所得税
[名词解释]所得税是对企业(公司)和有收入的其他组织(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一种收益税。
二、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区别
[简答]税前会计利润是指在扣除有关所得税支出或加上有关所得税减免之前,利润表上所报告的包括非常项目在内的本期损益总额,也将其称为“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会计所得与纳税所得并不一定相等,两者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的产生,源于会计与税收对企业收益的认定有各自的计算准则,具体而言,就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两者在确认的时间和口径上存在着不同的标准。
第四节  利润及利润分配
一、利润的含义与构成
[名词解释]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用货币表现的全部经营活动获得的最终成果,也称为财务成果,是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各项收入的总和与发生的各项费用及支出的总和之间的差额。
[核算题]企业的利润,就其构成来看,既有通过经营活动而获得的,也有通过投资活动而获得的,也包括那些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事项所引起的盈亏。用公式表示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
(1)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由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和期间费用构成。
(2)投资净收益。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在对外投资中所获得者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数额。
(3)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企业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它与正常经营活动无关,是偶发的、企业不可控制的,一般不会重复出现的事项。
(4)补贴收入是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各种补贴收入(包括退严寒的增值税),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和国家规定的补助金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国家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
净利润是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以后的余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用公式表示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二、投资收益的含义与核算范围
[单选]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在对外投资中所获得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数额。投资收益核算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企业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时,借记“银行存款”账户,按短期投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账户,按未禽的股利或处处,贷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账户,按其差额,贷记或贷记“投资收益”账户。
三、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简答]企业利润分配的程序如下: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本年实现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股份制企业按公司法规定,应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用于弥补亏损、转赠资本和国家另有规定的其他用途。
(3)提取法定公益金。
按公司法规定,股份制企业应按照本年实现净利润的5%-10%提取法定公益金,其他企业按不高于法定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撮公益金。企业提取的法定公益金用于企业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
(4)按利润分配方案支付优先股股利。
(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6)按利润分配方案支付普通股股利。
 
第九章  会计报表
第一节  会计报表概述
一、会计报表的意义
[名词解释]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的反映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局面文件,会计报表了其主要内容,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
[简答]为了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准确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情况,会计报表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明晰性
明晰性是指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住处必须明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得这并不意味着将某些对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却比较复杂的会计事项排队于财务会计报告之外。
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住处应当实际有用,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
3、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所提供的资料具有真实性,即要如实反映经济情况,所提供的资料不带编表者的个人偏向,具有可靠性和可验证性。
4、可比性和一贯性。
可比性和一贯性是指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资料能便于使用人进行不同企业间和不同时期的资料比较。
5、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及时提供,使会计信息在失去决策有用性之前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及时编制并送到信息使用者手中。
三、会计报表的分类
企业会计报表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多选](1)按照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①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全部资产和全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的会计报表。
②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③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的会计报表。
④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利润分配情况和年末未分配利润结余情况的会计报表,它是利润表的附表。
[多选](2)按照会计报表编制的日期分类
①月份会计报表简称月报,它是在月份终了时编制,反映企业在某一月份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比如按月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
②季度会计报表简称季报,它是在季度终了时编制,反映企业在某一季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比如按季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
③半年度会计报表是指在6月末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上市公司一般都编制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
④年度会计报表简称年报,它是在年度终了时编制,反映企业在某一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多选](3)按照会计报表的使用对象分类
①对外会计报表是指根据会计准则和公司法的规定,企业定期向投资人、债权人、财政部门、银行、证券交易监管机构等企业以外的报表使用者报送的会计报表。
②对内会计报表是指根据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要向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管理当局提供的会计报表。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简答]资产负债表的含义及其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又称财务状况表。所谓财务状况,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余额情况及其相互关系。资产负债表是一张静态报表,它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会计等式,将其一会计期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余额,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编制而成。同时,资产负债表又是一张历史性报表,它反映了企业以往的经营活动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累积影响。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通过该表可以了解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结构是否合理,企业的财务实力如何,偿债能力如何等。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可以概括如下:
(1)从整体上反映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以及分布与构成情况,以便了解企业的经营规模。
(2)可以了解企业资金来源和资金的构成,投资者和债权人据此分析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以监督企业合理使用资金。
(3)可以了解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使投资者和债权人据此做出提交和贷款的正确决策。
(4)通过对前后连续的各期资产负债表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反映企业财务装况的变化趋势。
第三节  利润表
[名词解释、简答]利润表的含义及其作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将一定时期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利润表的主要作用有:
(1)用来分析、评价、预测企业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
(2)用来分析、评价、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状况;
(3)用来分析、评价、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
(4)用来评价、考核管理人员的绩效;
(5)企业经营成果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名词解释、简答]现金流量表的含义及其作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对现金产生影响的报表,其目的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有关信息,说明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经营、投资和筹次活动情况。现金流量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评价企业偿还债务及支付企业所有者投资裣(如股利)有能力以及对外筹资的能力。
(2)评价企业的净利润与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发生差异的原因。
(3)预测企业未来获取或支付现金的能力。
(4)评价企业在会计年度内影响或不影响现金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第五节  财务分析
[简答]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意义:
企业财务分析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劳动能力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以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财务活动的业绩,有效控制财务活动的运行,正确预测财务活动的未来,促进财务管理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财务分析 的基本方法包括:
(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指将会计报表中的当期有关数据与计划数、前期数、不同企业的同类数据相经较,或将两年期以上的会计报表予以并列,互相比较,以便揭示差距、寻找原因、巩固成绩、挖掘潜力。
(2)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将同一张会计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或在两张不同的会计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用比率来反映它们的相互关系,以求发现和据此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中存在的问题。
(3)超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指将一个企业连续几个会计年度的会计报表上的相同项目,以第一年或另选择某一年份为基期,计算每一期各项目对基期同一项目的增减趋势。
财务分析的意义:
(1)财务分析是财务预测、决策与计划的基础。
(2)财务分析是正确评价财务活动,考核财务业绩的依据。
(3)财务分析是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
下载资料word文档:
05364《物流企业会计》自考复习资料(共9章)

上一篇:05364物流企业会计自考复习资料 第九章

下一篇:自考00259《公证与律师制度》复习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