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重庆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主页 > 串讲笔记 >

03300《现代媒体总论》自考总复习资料(第九章)

2013-07-06 21:43来源:重庆自考网
第九章   媒体与受众
第一节   受众与媒体的关系
1、受众的概念及主要特点:受众是一个集合概念,最直观地体现为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受众按其规律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最大规模的受众;二是对特定传媒或特定的信息内容保持定期接触的人;三是接受了媒介影响的人,即是有效受众。受众的主要特点是:规模的巨大性;分散性和异质性;匿名性;流动性;无组织性;同质性。
2、大众媒介对受众影响的两种观点:一种是“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早期的乐观主义者认为,舆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3、“电视人”理论和“容器人”理论。“电视人”理论认为,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人,在封闭的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中成长,使得他们的大多数中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容器人”观点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封闭的,保持一定距离成为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电视人”和“容器人”是建立在对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的批评的基础上的。媒介依存症的几个特点:满足与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行为和选择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4、4种受众观理论:
(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
其内容包括“政治既有倾向假说”和“选择性接触假说”。
“政治既有倾向假说”:由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人们的决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上取决于他们迄今为止所持的政治倾向。
“选择性接触假说”:人们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
(2)作为媒介市场的受众观。
内容包括把受众看做是市场或消费者的观点。其认识是:大众传播是一种经营组织,必须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以商品交换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必须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各传媒机构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而竞争的对象是消费者。“受众即市场”的观点,反映了传播媒介活动的某些特性,如经营性、商品性和竞争性。“受众即市场”的观点的局限性有:这种观点容易把传播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固定为卖方和买方的关系;这种观点容易把“商品销售量”——收视率或发行量作为传播媒介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而把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标准放在次要位置上;把受众视为市场的观点只能是传媒一方的观点,而不是从受众的立场出发解决问题。在受众看来,他们并不是单纯的消费者,而且还是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者,是拥有传播权利的主体。
(3)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观。
受众的基本权利包括:传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近权。传媒接近权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其影响涉及:反论权;意见广告;多频道有线电视领域。
(4)“使用满足”理论下的受众观。
卡兹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要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满足”模式。“使用满足”模式的基本含义是:
1)人们接触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
2)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有两个条件: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二是媒介印象。
3)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既定的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
4)接触行为的结果可能有两种,即需求得到满足或没有得到满足。
5)无论满足与否,这一结果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
“使用满足”理论的局限性是:过于强调个人和心理的因素,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过于浓重;它脱离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地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因而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它指出了受众的某种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有限的,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有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第三节   大众媒体的受众分析
5、报刊读者的社会特征:年龄上以中青年人群为主;性别上男性读者稍高于女性读者;城市人群读报发生率较高;报纸读者学历构成较高;职业构成以白领阶层为主;报纸读者规模较大。读者读报动机有的属于经常性的动机,有的属于临时性动机
6、广播听众的主要特点:广播听众年龄低,文化程度高;广播伴随收听行为明显,收听时间不断增加;广播受众收听习惯稳定;广播听众不“躲避”广告,遇到广告较少换台。广播受众的收听动机包括:竞争心理需求;获得新知的需求;自我评价需求。
7、电视观众的主要特征:观众的广泛性;电视观众更少受文化程度、年龄和性别的制约;电视观众一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收看;电视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受到教益;儿童与电视已结成亲密的“伙伴”关系。
8、电视观众的动机:主人的心理;强烈的参与心理;渴求信息和知识的心理;消遣娱乐心理;选择性心理。
9、受众对电视使用特点的基本类型: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
10、网民的特征分析:性别比例趋向平衡;网民的年龄分布趋于平衡;未婚者与已婚者比例平衡;网民的文化程度出现变化,网络趋于大众化;网民的经济收入出现变化,互联网越来越趋于大众化;网民职业与行业分布的比例趋向平衡。
11、网民普遍使用网络的心理:好奇心理;求真心理;亲和心理;参与性心理;务实心理;虚拟环境下的匿名心理;从众心理。
上一篇:03300《现代媒体总论》自考总复习资料(第八章)

下一篇:03300《现代媒体总论》自考总复习资料(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