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谢朓
重庆自考网与您同行!
永明文学思想的发展并非只有视文学为装饰与消闲的一种倾向,它还交错着另一种倾向,这便是沿着重抒情、重文学的艺术特质这样一条线索发展下来的、对于清新明丽圆融的美的追求。
这时出现了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影响巨大的诗人谢朓,和一群才华洋溢的作者如江淹、王融等人,他们的艺术追求,可以说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别开生面且意义深远。
谢朓(464——499),字玄晖。l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预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永明九年(491),随随王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1),出为宣城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永元元年(499)因事下狱,死狱中,时年36岁。
谢朓出身于累世高华又富有文化素养的谢氏名门,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文学修养极高。他感情丰富细腻,书卷气很浓。他性格单纯,没有世俗的卑俗之气。他有明确的诗歌思想。即追求一种清新明丽之美,他常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南史·王筠传》)在创作实践上他真的做到了。他的诗,情思明净潇散,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明白流畅,声韵流丽和谐。李白谓其诗“清发”,沈德潜评曰“清俊”,黄子云评日“清丽”,均指小谢诗的清新明丽之美而言。
从情思方面言,小谢因为感情单纯,所以因物色感发而或喜或悲时,较为明朗外露,较少百感交集、曲折丛深。在他的诗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一种纯净如竹露、如风荷、如月色、如流泉般的情思流动,如《观朝雨》:
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平明振衣坐,重门尤未开。耳目暂无扰,怀古胜悠哉。
即使写离忧哀伤的主题,情思也是纯净明秀,既非百结回环,亦非感慨深沉,如他的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帐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小谢诗意象创造也清新明丽,大多落尽华饰,有一种天然韵味。尤其在山水描画方面,大谢在意象创造上颇多着意,较多客观刻画。而小谢诗中的意象,则带着更多心象的性质。他带着自己明净潇散而且充满灵秀的气质,去感知和欣赏景物,把景物提纯得与他的心绪一致起来,他把自己融入到物色中,他要表现的,是自己的心境,又是自然的物色。因之,他创造的意象十分省净明快,如《之宣城出新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王夫之说:“‘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说的正是这意象的传神之处。李白《新林阻风寄友人》:“明发新林浦,空吟谢朓诗。”也是对此诗意象的赞美与敬佩。另外,小谢诗的意象色彩趋向于浅色调与暖色调,意象内涵多琴、鸿、竹、荷、月色、归舟等雅文化因素,也有助于清新明丽之构成。
小谢诗语言流畅明白,去除任何晦涩的文字与赘典,有的甚至完全接近口语,如“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前窗一丛竹,青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疏已密,风来起复垂”。但此种明白流畅,并非脱口而出,而是艺术上着意追求的结果,诚如刘克庄所言:“以谢宣城诗考之,如锦工机锦,玉人琢玉,极天下巧妙。穷极巧妙,然后能流转圆美。”小谢也努力吸收南朝民歌的优长,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也是明白如话,如“绿草蔓为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王孙游》)。在声韵方面,小谢是新体诗的提倡者,其诗韵律和谐,自不待言。
谢朓的诗歌在齐梁诗坛首屈一指。他不但创造了一种明丽清新的诗歌格调,而且革除了以往山水诗中的玄思哲理,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因此他在当时就名满天下。梁武帝萧衍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本事诗》)沈约说:“二百年来无此诗也。”(《南齐书·谢朓传》)唐代诗人李白、杜甫亦极为推崇小谢。李白说:“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杜甫说:“谢朓每诗堪讽诵。”(《寄岑嘉州》)说明谢朓诗对唐诗也有深远的影响。
与谢朓同时的沈约,历仕三朝,一代文宗。其主要成就在诗歌声律方面的贡献,在创作方面成就不如小谢,但有些诗也写得“工丽”、“清怨”(《诗品》卷中)。如《别范安城》: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语言明白浅显,感情深挚真切。另一诗人王融亦“词美英净”(《诗品》卷下),如“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临京台》),“坐销芳草气,空度明月辉”(《古意》),也表现出永明诗歌追求浅显流丽的倾向。
自考助学专业相关疑问可以咨询在线客服老师:[点击咨询]
搜索公众号“cqzknet”,关注重庆自考网微信公众号,有重庆最新的自考信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