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知识点3
知识点3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
的矛盾。
2.社会存在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
料生产方式。
(1)地理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地理环境。
表现:①对生产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②对军事政治影响。
(2)人口因素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制约且影响社会发展。
表现:①一定数量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前提②人口状况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3)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表现在:
①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
的根本标志。(如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本领)
②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3.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4.社会意识的分类:
①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区分,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表现为人们的情感、情绪、愿望、要求、风俗、
习惯等等。
思想体系: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具有系统化、抽象化的特性。
②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来区分,可以分为意识形态和
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
非意识形态: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
③从社会意识的主体范围来区分,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③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
立场、观点、方法,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
(2)社会意识反作用与社会存在:
①先进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
展;
②落后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或称能动性。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6.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
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
(1)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工具是劳动
资料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劳动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合称生产资料。
(2)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3)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
(4)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
我们没有把技术单独列为生产力的要素。因为技术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的
物质设备,即“硬件”,属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二是人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
能,即“软件”,属于劳动者。
7.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第二层含义: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
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第三层含义: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8.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它包括三项内容:
(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
(3)产品的分配方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着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本质。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4)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9.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第二,生
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是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
现为两种情况:第一,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第二,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
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生
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性质与发展要求之间这种
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是一个川流不息、万古
常新的循环过程。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
政策的理论依据。
10.(1)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
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术语,但内容相同。
(2)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主导地位)、法律、
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和设施的总和,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
上层建筑是相互区别、相互作用的。思想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
建筑影响思想上层建筑。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三项内容构成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
律。
11.划分社会形态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另一中是
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
12.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是根据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在经济社会形
态的范围内,又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一种是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另一种是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①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是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划分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
阶段)。
②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马克思根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
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种依次更替的
社会形态。形成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在历史上依次更替
的三种社会形态。
13.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技术社会形态就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
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
息社会。
14.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历史规律不是别的,就是人的活动的
规律。)
原因:
(1)因为每一代人在社会上开始生活时,所遇到的都是现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可以按照自己
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的水平,就是认为生
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发
展中的唯物主义因果决定论,或称历史决定论
15.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历史决定论,
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主体选择的作用。
承认历史决定论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不矛盾的,属于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
(1)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纯粹的必然性只存在于逻辑中。
(2)在历史决定论看来,社会规律所揭示的社会过程之间的联系,不是单值对
应的线性因果联系,而是多值的、或然的、非线性的因果联系。
(3)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又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即各种具体的模式和途径。
16.(1)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指各国历史发展过程所具有的共同性、普遍
性。这种统一性表现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
(2)所谓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不同的
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各国的历史可以说是千
差万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
第二,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
第三,人类社会在由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
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
第四,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在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可能
超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超越”情况,就世界范围而言,不仅不违背五
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规律,反而是以这个规律的存在为前提的。
17.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
矛盾。
(1)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首先,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社会的上
层建筑,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起着主导作用。
其次,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经济基
础是联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解
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
的矛盾的解决,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解决。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8.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阶级是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产生和存在的。阶级产生的根
本前提是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当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可以充
分满足每一个人的需要,任何人都没有必要占有别人的剩余劳动的时候,阶级就
必然消灭。
19.阶级就是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个
社会集团,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
上述的阶级定义表明,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
准,不能用政治标准和思想标准来划分阶级。
20.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结起
来主要有三种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
21.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社会革命是社会制度的根
本质变,是用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社会改革是同一社会制度(社会
形态)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
力。
(1)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社会革命是指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革命的首
要的基本的标志是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里。社会
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就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
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①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
②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
(2)社会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
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持续存在与发展或自我完善,
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社会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
程度的发展。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
备。
③在社会经济、政治等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
取向的变更。
(3)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
①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
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②社会革命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社会改革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
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社会革命一般是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的,社会改革则
是自上而下展开的。
③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
价,甚至流血牺牲,但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22.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这就是说,改革并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
治制度,不是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不是否认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
巨大优越性,而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
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
2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当前中国的改革是和发展、稳定相统一的过程。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
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
(2)改革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稳定
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
(3)发展是关键,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所有经济社会问题,才能使改革得以
持续进行下去,才能使稳定获得坚实的物质基础。
24.人的本质不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马克思
从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作了界定。
(1)劳动是人的本质。这主要是因为劳动是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基本标志和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25.人与社会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人与
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
第二,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是一致的。
第三,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这种一致的基础是实践。
第四,个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是一致的。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每个人
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26.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
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27.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从量的规定性来看,它是指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从质的规
定性来看,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8.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是由党的基本性质决定的。群众观
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贡献。其主要包括四个
方面的内容:
(1)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只有依
靠人民群众自觉的努力和斗争,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3)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成员,要把向人民群众负责作
为自己言行的最高准则,把对党的领导机关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
(4)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人民群众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个人的才能和能
力总是有限的。
29.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
(1)一切为了群众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3)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
(4)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30.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般地说,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能够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
趋势。
第二,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能够根据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主张,制定具体的
纲领、路线、政策和战略、策略。
第三,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某些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在特
定的社会条件下,可能成为“开明的政治家”,他们的一些主张和改革措施,也
对社会发展起某些促进和推动作用。第四,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等等的创造性活动
及其成果,对于人类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
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1.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观点和方法:
第一,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
须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坚持历史主义原则。
第二,在阶级社会里杰出人物,特别是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军事家,总是
一定阶级的代表,他们的历史作用同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历史作用是分不开
的。因此,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对他们作阶级分析。
第三,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历史作用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必须
用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杰出人物及其历史作用。
第四,任何杰出人物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也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
因此,对他们的历史作用要作全面的分析与评价,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
一切。
简答题
1.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
义。
答:(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③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
立场、观点、方法,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
(2)社会意识反作用与社会存在:
①先进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
展;
②落后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一旦被群众所撑握,
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就会变成改造世界/推动世界的巨大物质力。所以,用先进
的社会意识,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教育群众,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4)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或称能动性。
3.什么是生产方式?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答:(1)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
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2)第一,采取一定方式进行的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第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
4.简述上层建议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规律的内容。
答:(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经济基
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改变。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
的。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使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之间呈现出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发展
过程。
5.试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
答:(1)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纵向统一性,是指
各个国家和氏族的历史,一般都应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 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二是社会形态发展的
横向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交和氏族的历史发展既有的共同
性、普遍性。
(2)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主要表现:
①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氏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
②各国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人类社会在由较低的社会形
态向较高的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度形式各有特点;
③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
转变的过程中,可能超越某一个或某个社会形态不同
6.简述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
矛盾。
这两对矛盾相互制约、有主次之分。
(1)首先,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社
会的上层建筑,所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
的矛盾起着主导作用。
(2)其次,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是联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
盾的解决,又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的解决。
7. 简述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
答:(1)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
性质。
(2)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
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国家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
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3)社会革命往往采取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一般不发生激烈的外部冲突。
8. 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1)当前中国的改革是和发展、稳定相统一的过程。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
稳,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
(2)改革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稳定
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
(3)发展是关键,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经济社会问题,才能使改革得以持续
进行下去,才能使稳定获得坚实的物质基础。
9. 试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并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完善。
答:我国改革的性质和特点:
(1)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
(3)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的社会主义自我完善过程。
(4)我国的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党的基
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2)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3)改革革除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
(4)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10.与其他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有哪些特点?
答:(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自觉的。
(2)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为了满足广大人民
群众的要求而进行的,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有广阔而身后的群
众基础。
(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
断地得到解决。
11.简述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答:(1)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分
歧。
(2)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
人物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英雄史观。
(3)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
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观。
12.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答: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
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
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
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
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
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13.试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以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答: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
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
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
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
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
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
(1)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党的根本宗
旨。
(2)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
的基本工作方法。
14.简要说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
答: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是由党的基本性质决定的。群众观
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贡献。其主要包括四个
方面的内容:
(1)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只有依
靠人民群众自觉的努力和斗争,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3)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成员,要把向人民群众负责作
为自己言行的最高准则,把对党的领导机关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
(4)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人民群众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个人的才能和能
力总是有限的。
15.试述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答:(1)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必须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坚持历史主义原则。
(2)在阶级社会里杰出人物,特别是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军事家,总是
一定阶级的代表,他们的历史作用同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历史作用是分不开的。因此,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对他们作阶级分析。
(3)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历史作用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必须
用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杰出人物及其历史作用。
(4)任何杰出人物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也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
因此,对他们的历史作用要作全面的分析与评价,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
一切。
重庆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最近更新
- 2016年4月江苏省自学考试职业生涯规... 01-01
- 江苏省自学考试-2017年4月江苏省高等... 01-01
- 2018年4用江苏省自学考试职业生涯规... 01-01
- 江苏自考报名入口-市场调查与市场分... 01-01
- 江苏自考-03871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笔记 01-01
- 江苏自考-自考03871市场调查与市场分... 01-01
- 江苏自考报名-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 01-01
- 江苏自考报名入口-2012年4月江苏省高... 01-01
- 2013年4月江苏省自学考试招聘管理参考答案 01-01
地区资讯
- 2024年10月重庆涪陵自考考试通知单打... 09-29
- 2024年10月重庆璧山自考考试通知单打... 09-29
- 2024年10月重庆荣昌自考考试通知单打... 09-29
- 2024年10月重庆大足自考考试通知单打... 09-29
- 2024年10月重庆永川自考考试通知单打... 09-29
- 2024年10月重庆铜梁自考考试通知单打... 09-29
- 2024年10月重庆潼南自考考试通知单打... 09-27
- 2024年10月重庆合川自考考试通知单打... 09-27
- 2024年10月重庆江津自考考试通知单打... 09-27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