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重庆自考网!重庆自考网为考生提供重庆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重庆教育考试院www.cqksy.cn为准。
下载APP

联系我们:  023-68611050

距4月自考报名还有87

距4月自学考试还有129

考生服务:

  • 报名报考|
  • 考试安排|
  • 所在位置:重庆自考网 > 自考真题 > 江苏省自考-自考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复习汇总

    江苏省自考-自考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复习汇总

       来源:其它    点击: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第一节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东北易帜: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一、国民党政府怎样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分设甲长、保长;

    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二、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综合运用)

    (1)帝国主义控制更紧:

      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的,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到1937年,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并且牢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外国资本不仅垄断了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而且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以及若干主要的轻工业)

      具体看,日本和美国先后成为中国经济上的最大控制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胜利,日本为最大控制者;抗战胜利后,美国取代了日本成为在华的最大控制者(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有时被称作“英美派”)。

      (2)封建地主经济仍占优势。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大部分的土地为地主及旧式富农所占有,只有少部分的土地属于农民。高额地租、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三重剥削,中国农民更贫困、农村的经济日益陷入绝境。

      (3)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   官僚资本(识记2):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这个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    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

      控制金融:“四行(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银行)二局(邮政储金汇业局和中央信托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不仅完全主宰了全国的金融业,而且直接操纵着全国的经济。(滥发纸币,发行内债等,把广大人民主要是农民的财富转化成为官僚资本集团财产)

      商业投机:利用政治特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从事大规模的商业投机活动。

      垄断工业:对工业实行垄断性的掠夺。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官僚资本已经占到整个工业资本的2/3(工业运输业固定资本的80%,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的100%)。

      对(1)(2)(3)之结论: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官僚资本的垄断,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因此,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代表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因此,在当时,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

     

     三、重点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比重大

    3、民主资本主义工业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及原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二节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对世界: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2)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2、对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益于十月革命的影响.

    3、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2>新文化运动意义:

     a.是一场又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中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b.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延续,打击了封建主义

     c.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觉悟、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d.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思想文化条件

    4、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也存在明显的缺点。

    (1) (脱离现实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脱离经济而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有唯心主义之嫌)。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 (思想方法形式主义)少数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有形而上学之嫌)。

    (3)(脱离广大劳动群众)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5、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影响

     启迪中国的知识分子以俄为师来以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方式去救国救民,促进了产业工人乃至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WS运动的爆发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造成了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崭新的局面的打开.

     6、五四运动的社会历史条件:

    (1)新的时代条件。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起来。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社会力量。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7、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8、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的一场真正意义的群众性革命运动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促进了工人运动与马克思结合,为共产党成立和干部上的准备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李大钊 马克思思想的传播

    9、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什么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要忠于民众、作民众的先驱,要到民间去,向农村去).

    10、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着重进行的工作: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

    (3)开展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4)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11、一大内容

    (1)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次决议。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中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教育工人。

    (2)大会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3)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一大召开)

    12、1922年7月二大召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重点题)二大纲要内容和意义

      内容: 二大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1)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2)最低纲领:(即党在当前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的纲领)

      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3)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a.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历史证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c.“打倒列强、除军阀”逐渐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

    13、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14、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总之: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15、发动工农开展革命斗争(工人运动)

    1924年1月,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1923年6月,第三次全国代表会广州召开。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16、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新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7、北伐战争的直接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胜利原因:a.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b.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

      c.北伐官军浴血奋战,尤其是共产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d.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密切配合,积极支援。

    18、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是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共产党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2)客观原因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阶级方面:国民党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两者的阶级利益不同,则导致了国共合作的破裂,这也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19、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第三节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

    1.1895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2.1895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4.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三、(重点题).改良派与革命派论战内容和意义

     内容: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争论焦点)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意义:1、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民清楚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加入革命的行列

     2、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保路运动,成都血案。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四、为什么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2、在实行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五、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2、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

    3、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

    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提供了范例,推动了压制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七、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没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八、北洋政府怎样实行官僚的专制统治:

    1、封建军阀扩充军队,建立特务,警察系统

    2、制造宋教仁案

    3、复辟帝制

    4、炮制《中华民国约法》

      二次革命的直接起因: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在江西湖口通电讨袁,不久黄兴在南京宣布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战争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进行,史称“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坚持两个月后失败。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的社会影响远不如同盟会。

      “二次革命”,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

      1922年8月9号,孙中山离开广州再付上海,二次革命失败,标志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四节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封建社会的特点

    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皇帝、贵族、官僚占有大量土地。

     地主商人和高利贷往往结合在一起。剥削农民,农民生活极度困苦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二、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三、为什么说清中叶。中国封建社会走到了尽头(封建社会的危机)

    1、在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巧取豪夺,都到了极点

    2、在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3、思想上,厉行专制、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片言只语就获罪,整个社会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6、社会矛盾激化。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

      1688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1776年--美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

     

    四、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军事、政治、经济、文化 四个方面侵略中国。

    • 、军事侵略(签订不平条约;屠杀中国人民;公开抢劫财富)
    • 1、清政府与英国签定了《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条约》《虎门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其中《南京条约》:A、割让香港B、赔款2100万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D、协定关税

      2、清政府与美国签定了《望厦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

      3、 清政府与法国签定了《黄埔条约》《天津条约》《中法新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4、与俄国签定了《中犁塔尔巴哈台通商条约》 《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条约》

      《改订伊犁条约》《辛丑条约》 这些条约占领了150万平方公里土地

      5、日本《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二)、政治侵略

      1、控制中国内政2、操纵中国外交3、享有领事裁判权4、把持中国海关

      5、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6、扶植,收买代理人

      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即发生“教案”时,外国侵略者指使清政府屠杀中国人,惩办镇压不力的地方官员。

      (三)、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3、对华倾销商品4、对华资本输出5、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1、宗教渗透和侵略2、为侵略中国造舆论3、宣扬“种族忧劣论”

     

    五、近代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还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政治,成为支配中国的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障碍

      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并在政治、文化生活起了一定作用,但没有成为主体,在帝国注意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发展缓慢,力量很弱,他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多少有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中,加上地域广大,各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外国势力还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六、工人阶级的形成及特点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在广州、上海等地经营近代工商业,其中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运动中又产生了一批产业工人;70年代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又产生一批产业工人。

      特点:①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

      ②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地域上集中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城市、行业上主要集中在纺织、采矿、铁路、航运等行业),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

      ③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

      半封建半殖民中国两对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2、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七、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 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八、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武装斗争是: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

      中国近代史中的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1867年,美国海军入侵台湾,副舰长马肯基率陆战队在琅峤(今恒春)登陆,被击毙,侵略军被打退。

      2.1874年,日本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侵入台湾琅峤,遭到高山族人民的迎头痛击。

      3.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台湾人民闻知割台消息之后,表示与台湾共存亡。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吴汤兴、徐骧等指挥的台湾义军与吴彭年、杨泗洪指挥的黑旗军在新竹、彰化、嘉义、台南等地与日军激战,许多人牺牲。

      4.从1895年6月到10月。台湾军民对抗日军两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日军死伤3.2万多人。

      为国捐躯的满清爱国将领:关天培、陈化成、海龄、史荣椿、乐善、左宝贵、邓世昌、刘步蟾、丁汝昌。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英国从印度入侵西藏,又从缅甸入侵云南

      .法国从越南入侵广西

      .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

      .日本吞并琉球,侵犯台湾

     

      九、粉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是:义和团运动等反侵略斗争;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相互制约;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的原因政府无能、软弱)2、经济技术的落后

      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步变动,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辑《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孙中山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是在怀着强烈危机感和民族意识下,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大旗下,探索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的。中国各个阶级的历史活剧就此上演。

     

    第五节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都。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的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1、《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B、田地分9等好坏搭配

      C、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

      D、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半份

     

      2、《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善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欲望,反映了农民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评价:(1)没有脱离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2)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3)虽然起义给腐朽的封建社会沉重打击,却难以建立代替封建社会的新制度

     

      3、《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2)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3)思想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和外交事业

      评价:是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和建设方案,但未涉及农民和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4、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a.它打击了封建阶级,撼动了清政府的同志根基。

      b.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新特点

      c.它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

      d.打击外国侵略势力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5、洋务运动是在19实际60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当时洋务派的主要代表在中央是以奕昕、文祥为代表的满族官员,在地方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汉族官员。

      (重点题)洋务运动事业包括哪些方面:

      (1)兴办近代企业(2)建立新式海陆队(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重点题)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工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重点题)洋务运动失败原因:(1)具有封建性(2)对西方列强有依赖性(3)管理具有腐朽性

      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代表。

      变法维新的主张:向皇上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的变法;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6、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围绕那些方面展开?本质是什么?

      围绕着:(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本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交锋

     

      7、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1)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2)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

      局限性:(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脱离人民群众

     

      8、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的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的“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受国家供养的特权。

      (2)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在上海、汉口等大城市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的各类组织;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3)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西洋枪等。

      (4)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的一部分。

    重庆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隐私条款》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