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被称作( )
A.企业组织 B.非政府组织 C.公共组织 D.社会组织
2.187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政策学会。建立这个学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3.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亚当·斯密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于1776年发表的、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的体系的著作是( )
A.《资本论》 B.《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C.《经济与社会》 D.《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4.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为决策科学的形成和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重要著作是( )
A.《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运用》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经营者的职能》 D.《管理行为》
5.美国学者莱瑟姆从集团理论的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形成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而集团理论是于1951年出版的《政府过程》一书使之更加系统化的,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
A.托马斯·戴伊 B.戴维·伊斯顿
C.詹姆斯·安德森 D.戴维·杜鲁门
6.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
A.立法决策 B.行政决策
C.司法决策 D.政党政策
7.“七票反对,一票赞成,赞成的占多数”。这个美国典故表明在决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内阁 B.总统 C.国会 D.法院
8.在当代中国,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应归于( )
A.地方人民政府 B.中央人民政府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9.改革开放初期建立深圳、厦门、汕头和珠海四个经济特区的政策属于( )
A.确定型政策 B.风险型政策
C.竞争型政策 D.限制性政策
10.下列属于政治政策的选项是( )
A.国防政策 B.区域发展政策
C.人口政策 D.社会保障政策
11.主导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 )
A.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B.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
C.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D.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12.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处于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的环节是( )
A.政策执行 B.政策规划
C.政策终结 D.政策倡导
13.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将类似问题加以确认,推导出某种问题的成因、特质与类别的方法属于( )
A.头脑风暴法 B.类别分析法
C.原因层次分析法 D.类比分析法
14.不能归入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的选项是( )
A.客观的社会现实 B.现实与利益期望的一致性
C.团体与组织活动 D.政府与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15.在政策分析中,根据过去、现在的相关信息,探求和推测政策分析工作所关心的领域在未来的可能发展趋势,这里所遵循的是( )
A.协调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预测性原则 D.多样性原则
16.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最初的提出者是( )
A.德洛尔 B.林德布洛姆
C.琼斯 D.拉斯韦尔
17.提出渐进主义决策模型的学者是( )
A.德洛尔 B.西蒙
C.林德布洛姆 D.贝塔朗菲
18.如果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尚未解决且该政策是行之有效的,那么该政策一般应该( )
A.变动 B.调整 C.持续 D.终结
19.公共政策难以持续的原因有( )
A.所涉及公共问题尚未解决 B.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被打破
C.政策目标的长期性 D.执政者的地位稳固
20.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对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内因与外因,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进行全面考虑,这里所遵循的是( )
A.民主原则 B.协调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预测性原则
21.在政策控制中,有一种控制是一种双向控制,它一方面尽力张扬公共政策的正向功能,另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公共政策的消极作用。这种政策控制被称作( )
A.目标控制 B.界限控制
C.效力控制 D.效应控制
22.通过游说、获取信息、动员、提供竞选支持等方式来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这种监控方式是( )
A.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B.政党对政策的监控
C.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 D.大众传媒对政策的监控
23.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政策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评估( )
A.政策效率 B.政策效能
C.政策效果 D.政策效益
24.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建立的公共政策执行模型是( )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型 D.博弈模型
25.公共政策经合法化过程确定并公布之后,即进入了( )
A.政策议程 B.执行阶段
C.政府议程 D.评估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26.美国政治学发展史上的“芝加哥学派”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直接地成为“产生会共政策学的催化剂”。做出这些研究成果的学者有( )
A.伊斯顿 B.泰勒
C.阿尔蒙德 D.梅奥
E.拉斯韦尔
27.在美国,司法决策的形式主要有( )
A.司法审查 B.司法命令
C.推翻先前的判决 D.制订法律
E.立法倡议
28.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包括( )
A.政治领袖 B.民意代表
C.大众传媒 D.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E.政府部门
29.公共政策外部评估,主要包括的类型有( )
A.公共权力机构的评估 B.政府机构的评估
C.受委托进行的评估 D.私人投资机构所组织的评估
E.研究或学术团体的评估
30.政策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 )
A.主体调整 B.客体调整
C.目标调整 D.方案调查
E.关系调整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决策科学化的含义。
32.简述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
33.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作用和意义。
34.简述政策议程的主要构建模型的内容。
35.简述公共决策咨询的功能。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举例论述公共政策终结的主要方式与作用。
37.举例说明当前我国行政系统和立法系统决策程序的差异。
五、案例分析题(共10分)
38.案例:某县卫生局于2000年3月下发文件,规定各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向县卫生局交纳1000元的医疗卫生保证金。文件下发后,引起了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强烈不满,他们持着省卫生厅1998年2月下发的《关于禁止对医疗卫生机构乱摊派、乱收费的通知》,要求县政府根据该通知中有关禁止收取医疗卫生保证金的规定,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县政府负责人找县卫生局局长调查了解,卫生局局长答复说,县卫生局之所以收取一定数额的医疗卫生保证金,是要严把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关,不是乱收费。
请运用政策执行偏差的理论分析县政府应不应该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并详述理由。
本试题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