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文化内涵指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
2.尧舜时代著名的故事就是“______________”,这是把天下交给贤人的远古的帝位的传递方式。
3.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______________》中描述了秦王朝统治者大兴土木的情景。
4.《神灭论》的作者是南北朝时候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______________。
5.明朝有两部著名的农书,分别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宋应星的《______________》。
6.贸易古称“______________”,原指交易、专卖。
7.我国古代法律制度是以______________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的。
8.《楚辞》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其______________手法的运用。
9.对联是由古代的“_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
10.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中国文化界开始出现“现代新儒学”思潮,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熊十力。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化的两个层次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 )
2.我国古代燕齐地区盛行神仙崇拜,这与其海洋环境有关。( )
3.分封制是从夏商时代就开始实施的。( )
4.“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四部儒家经典。( )
5.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的方式就是坐商经营。( )
6.我国古代的算术、代数和几何都是很发达的。( )
7.道教所信奉的“太上老君”就是老子。( )
8.世界上的文字分两大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
9.中国古代皇帝的诏令是最有权威的法律形式。( )
10.宋代朱熹的学说曾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 )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A.文化事象 B.文化现象
C.文化思潮 D.文化内涵
2.国别文化是以( )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
A.国家 B.民族
C.地域 D.层次
3.中国的地势地形( )。
A.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分布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西高东低,呈波浪状分布 D.向东南倾斜,呈波浪状分布
4.到元明清时,我国出现了( )的局面。
A.政治中心在南方,经济中心在北方
B.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
C.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南方
D.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
5.下列属于道家的观点的是( )。
A.仁者,人也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无为而无不为 D.修身,治国,平天下
6.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 )。
A.秦代 B.两汉
C.魏晋 D.隋唐
7.“道统”的思想是( )提出的。
A.孟子 B.董仲舒
C.韩愈 D.白居易
8.车的发明者是( )。
A.神农氏 B.轩辕氏
C.伏羲氏 D.有巢氏
9.下列不属于营业习俗的有( )。
A.敬财神 B.广告
C.唱市经销 D.坐商经营
10.漏壶是我国古代用来计量( )的工具。
A.时间 B.长度
C.重量 D.体积
11.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而将三皇五帝合并成“皇帝”的是( )。
A.周文王 B.秦王赢政
C.汉武帝 D.汉高祖
12.地神祭祀包括大地祭祀、( )、山川祭祀等。
A.人鬼祭祀 B.日月星辰祭祀
C.社稷祭祀 D.人神祭祀
13.“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宋代的( )提出的。
A.张载 B.朱熹
C.陆九渊 D.程颢
1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 )说的。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15.《牡丹亭》是( )的作品。
A.元朝的关汉卿 B.元朝的王实甫
C.明朝的汤显祖 D.清朝的孔尚任
16.“金达莱”这词是从( )借来的。
A.越南语 B.蒙古语
C.维吾尔语 D.朝鲜语
17.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的是( )修辞方式。
A.对偶 B.顶真
C.回文 D.复叠
18.骈体文的全盛时代在( )。
A.南北朝 B.东汉
C.隋唐 D.宋明
19.欧洲的耶稣会士初到中国是在( )。
A.元朝 B.明朝
C.清朝初年 D.清朝末年
20.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 )。
A.天台宗 B.净土宗
C.禅宗 D.华严宗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天下”观念
2.“五服”
3.“周岁”礼
4.避讳
5.“综合创新论”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请说出“清初三先生”的姓名及其主要著作。
2.简答古代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及其影响。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及其特征。
2.简述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局限。
本自考真题WORD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