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法学》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24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狭义刑法是指( A )
A.刑法典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特别刑法
2.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 C )
A.民主主义与三权分离 B.尊重人权与三权分离
C.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D.民主主义与人民意志
3.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B )
A.从新兼从轻原则 B.从旧兼从轻原则 C.从旧兼从新原则 D.从新原则
4.犯罪的本质是( A )
A.对社会关系的侵犯 B.对规范的侵犯 C.对法律规范的侵犯 D.对法益的侵犯
5.下列关于危害结果的意义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B )
A.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之一 B.是区分罪过的标准之一
C.是区分犯罪形态的标准之一 D.是影响量刑轻重的因素之一
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故意可以分为( A )
A.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B.概括故意与确定故意
C.预谋故意与突发故意 D.事前故意与事后故意
7.特殊共同犯罪就是指( A )
A.集团犯罪 B.团伙犯罪 C.犯罪集团 D.聚众犯罪
8.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累犯( B )
A.应当加重处罚 B.应当从重处罚 C.可以从重处罚 D.可以加重处罚
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如果犯罪较轻的,( C )
A.可以从轻处罚 B.应当从轻处罚 C.可以免除处罚 D.可以减轻处罚
10.从减刑的方法与效果来看,减刑分为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是将无期徒刑减为( A )
A.有期徒刑 B.拘役 C.管制 D.长期徒刑
11.下列危害国家安全罪中,只能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的犯罪是( C )
A.分裂国家罪 B.间谍罪 C.叛逃罪 D.投敌叛变罪
12.交通肇事致人重伤后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的,构成( A )
A.交通肇事罪 B.故意杀人罪 C.故意伤害罪 D.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
13.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犯罪主体是( A )
A.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 B.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
C.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直接责任人员 D.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直接责任人员
14.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应定( B )
A.信用卡诈骗罪 B.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C.骗取信用罪 D.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资料罪
15.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成年人,明知对方是不满14周岁的幼女而与之发生性关系的( A )
A.构成强奸罪 B.构成奸淫幼女罪 C.不构成犯罪 D.构成猥亵儿童罪
16.关于组织乞讨罪,正确的说法是( D )
A.可以不采用暴力、胁迫手段 B.以利诱、欺骗等手段组织他人乞讨,可以构成本罪
C.主观上要求以牟利为目的 D.对象只能是残疾人或者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17.报复陷害罪的犯罪对象不包括( A )
A.证人 B.批评人 C.申诉人 D.控告人
18.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采用暴力导致执行人员重伤的,不以本罪论处
B.犯罪主体不包括应当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者的亲属
C.“判决、裁定”不包括刑事判决、裁定
D.本罪不能由单位构成
19.下列犯罪中属于过失犯罪的是( A )
A.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 B.传播淫秽物品罪
C.出版淫秽物品牟利罪 D.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
20.下列犯罪中,只能由单位构成的是( D )
A.行贿罪 B.对公司、企业、单位人员行贿罪
C.对单位行贿罪 D.单位行贿罪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国外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刑法具有( BCD )
A.打击犯罪机能 B.行为规制机能
C.法益保护机能 D.自由保障机能 E.预防犯罪机能
22.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主要区别有( ABDE )
A.起因条件的内容不同 B.实施的对象不同
C.实施的目的完全不同 D.对行为人自身的限制有些不同 E.对损害限度的要求不同
23.下列犯罪中属于继续犯的有( BCE )
A.盗窃罪 B.重婚罪
C.非法拘禁罪 D.制造毒品罪 E.遗弃罪
24.各国刑法所采用的数罪并罚的原则主要有( ABCD )
A.吸收原则 B.并科原则
C.限制加重原则 D.混合原则 E.“先减后并”原则
25.诽谤罪与侮辱罪的主要区别有( BE )
A.犯罪主体不同 B.是否可以采用暴力方法不同
C.是否捏造虚假事实不同 D.犯罪客体不同 E.是否有“情节严重”的要求不同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
刑法的溯及力:指刑法生效后,对它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没确定的行为是否有约束力的问题。
27.
身份犯:指依刑事法律规定某一犯罪其行为主体是应当满足一定身份的人。
28.
管制:指犯罪分子不关押,但限制一定的自由,由公安管束和群众监督的一种刑罚方法。
29.
伪证罪:指在刑诉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不真实地反应事实意图掩盖或陷害他人的情节严惩的行为。
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30.依我国刑法规定,遗弃罪不属于亲告罪,所以,它只能作为公诉案件来处理。(
× )
31.我国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最长是20年,因此经过20年没有追诉的,一律不得再追诉。(
× ).
32.走私人以暴力方法抗拒缉私的,应当以相应的走私犯罪与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
× )
33.行为人在聚众斗殴过程中将他人打成重伤,属于聚众斗殴罪的加重情节,不需要定故意伤害罪。(
×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4.简述自救行为的成立条件。
答:1、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2、采取合法的程序但不足保护其权益;3、救济手段适当。
35.简述减刑的条件。
答:1、前提条件:被处管制、拘役、有期、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实质条件:1、遵规守纪,认真悔改 2、有立功行为
36.简述侮辱罪与强制侮辱妇女罪的区别。
答:P355
六、论述题(本大题14分)
37.试论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异同。
答:(答案要点)
1、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定义;2、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特征;3、刑法对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处理的不同规定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
38.被告人陈某,男,35岁。2003年8月,陈某伙同他人打算制造假酒贩卖谋利。自2003年年底起,陈某等人先后购得甲醇近3吨,经过勾兑,制成假酒。同时,陈某还委托他人印制出某名牌酒的注册商标标识、外包装盒等,并伪造出大批该名牌酒酒瓶。随后,陈某以每瓶10元的价格将部分假酒批发给他人,销售金额共5万余元。许多村民买了这些酒喝后出现了中毒症状,共造成5人失明。案发后,从陈某处搜出大量还未出售的假酒。
请问陈某的行为触犯了哪些罪名,对其应当如何定罪,并说明理由。
触犯罪名: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处理:择一重罪处理 即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论处
理由:属于牵连犯
.......
下载答案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