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的产生和货币的本质
人们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的直接交换,并没有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要了解货币的产生和本质,必须了解价值表现形式的发展。
商品的价值从单个商品本身是表现不出来的,某种商品的价值,只有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时,它的价值才能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最初的商品交换只是偶然进行的,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表现在同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如1只绵羊同2把斧子相交换,绵羊的价值只能依靠斧子相对地表现出来。即l只绵羊的价值表现为2把斧子,斧子充当了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所以,斧子起着等价物的作用。后来,商品交换发展成为一种经常的现象,这时一种商品经常地和许多别种商品相交换,从而使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许多其他商品上,因而起着等价物作用的商品就不是一种商品,而是许多商品,这些不同的多种商品就成为特殊等价物。
后来,随着商品交换的更加发展和交换规模的扩大,就要求一般等价物在时间上和地区上具有统一性,固定地由某一种商品来充当。因而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最终被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如贝壳、毛皮等都曾充当过货币商品。以后,货币的职能才逐渐固定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上。贵金属之所以能固定地充当货币,一方面因为它本身也是包含一定价值的商品,另一方面因为它具有体积小而价值大、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不易腐烂、便于保存和携带等自然属性,便于执行货币的职能。
从上述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发展过程可见,货币的产生和起源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起着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货币在商品流通中的不断运动,称为货币流通。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过多,则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就相应减少,这时就会发生纸币贬值和物价随之上涨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叫做通货膨胀。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当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还款职能,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