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重庆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主页 > 串讲笔记 >

重庆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离骚

2018-08-16 10:23来源:重庆自考网
《离骚》永恒的精神价值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因此,评价《离骚》与评价屈原是不能分开的。西汉淮南王刘安曾作《离骚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泥而不滓。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班固《离骚序》引)。《史记·屈原列传》照录这段话,并且说:“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这些评价,兼屈原之高尚人格和政治理想而言,是比较恰切的。《离骚》中,屈原的峻洁人格,与他的“美政”理想、爱国感情、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纠结一处,水乳交融。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战国后期,诸侯争霸更加激烈,天下一统已成不可阻挡之趋势,各国都濒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当时虽号称“七雄”,实际上只有秦、齐、楚三国实力最强,有可能问鼎中原,而尤以秦、楚两国为最。屈原正是洞察这一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衷心希望祖国独立强盛、兴旺发达。他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屈原的治国思想,无非是要“存君兴国”(《史记·屈原列传》),使祖国强盛。但是,楚怀王昏庸无能,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上官、靳尚、子椒以及儿子子兰、王后郑袖等一批误国奸佞。怀王虽曾一度任用屈原,但听信谗言,疏远甚至放逐了这个真正为楚国富强尽心尽力的臣子。
 
  然而,遭际的不平并没有销蚀屈原深厚的爱国情感:“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祖国的独立和强盛,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在那个时代,诸侯争霸急需强国人才,并且当时的人才自由流动频繁,朝秦暮楚的士人不止一个,楚材晋用的情况也非止一端。楚国既然不容屈原,他满可以另谋用武之地。但是,尽管屈原也有过“将远逝以自疏”的想法,当他“临睨夫旧乡”之时,强烈的爱国感情还是促使他“蜷局顾而不行”,最终决定“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以死殉国,集中、鲜明地体现着屈原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对于“美政”理想,屈原求索不已,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痛加指斥,无情抨击。这是《离骚》的又一个主要内容。
 
  屈原出色的政治才能遭到庸臣奸佞的嫉恨,所提出“举贤授能,循绳墨不颇”的政治措施又侵害了贵族大臣的利益。他们群起而攻,迫害屈原。而怀王、襄王又都昏聩不明。在这样的境遇下,屈原仍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屈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他怨责楚王的昏聩和无信。屈原对理想热烈追求,对群小严厉斥责,这种爱憎鲜明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上一篇:重庆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离骚的艺术表现成就

下一篇:重庆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