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重庆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主页 > 历年真题 >

全国2012年10月自考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试题(课程代码:09339)

2013-09-16 15:25来源:重庆自考网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933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影响道德行为习惯的内部条件因素是
A.社会风气                                                   B.智力水平
C.家庭环境                                                   D.学校环境
2.道德和品德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主要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品德则主要是
A.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B.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C.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3.从移情对道德价值观、道德判断以及道德行为的影响来看,移情在道德发展中起到的是
A.观念性作用                                                B.启发性作用
C.行动性作用                                                D.动机性作用
4.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须的认知技能是
A.合作精神                                                   B.善解人意
C.角色采择                                                   D.道德判断
5.狭义的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受教育者在以下哪方面的能力
A.学习科学文化                                            B.认知
C.社会交往                                                   D.思想品德
6.自我体验表现为满意或接纳自我与否而产生的自信、自卑、自尊、自满、自傲等对自我
的一种情感态度,其基础是
A.自我控制                                                   B.自我教育
C.自我认识                                                   D.自我意识
7.社会中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而表现出来的典型心理和行为特征是指
A.社会化                                                       B.个体化
C.社会性                                                       D.个性化
8.一般来说,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
A.人生意义                                                   B.人生评价
C.人生价值                                                   D.人生信念
9.初中生品德发展中表现出的半成熟性和半幼稚性并存、内部矛盾多而复杂、对外部世界
变化敏感等品德心理特点,可以概括为
A.动荡性                                                       B.复杂性
C.可塑性                                                       D.多变性
10.道德情感产生的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道德需要的关系的一种反映过程。道德情感发生的前提条件是
A.生理基础                                                   B.心理基础
C.道德基础                                                   D.情感基础
11.积极性社会行为或利他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及倾向,具体包括分享、合作、捐献、援助等,这种行为又称为
A.攻击性行为                                                B.利社会行为
C.公益性行为                                                D.亲社会行为
12.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
A.自我反思的能力                                         B.自我评价的能力
C.自我教育的能力                                         D.自我认识的能力
13.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条件不包括
A.自我教育发展的水平                                  B.思维发展的水平
C.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                                  D.社会性需要的水平
14.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认识和评价标准,它是
A.人生观的集中体现                                     B.世界观的集中体现
C.物质观的集中体现                                     D.道德观的集中体现
15.从宏观上说,社会文化主要分为科学、道德、艺术三大领域,其中与道德相对应的教育内容是
A.思想教育                                                   B.德育
C.智育                                                          D.美育
16.德育最终是为了解决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其实现途径主要是通过传递社会道德规范,促进个体对社会规则的
A.同化                                                          B.个性化
C.内化                                                          D.社会化
17.学校通过开展各种积极健康的活动,促进和引导品德不良学生养成良好品德的方法是
A.活动引导法                                                B.氛围调整法
C.阳性强化法                                                D.榜样示范法
18.以下哪种感觉的出现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主体意识的高度体现,它激活了个体潜在的道德信念
A.羞愧感                                                       B.内疚感
C.自卑感                                                       D.自信感
19.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
A.道德教育                                                   B.道德判断
C.道德修养                                                   D.道德评价
20.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合格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加强
A.科学知识教育                                            B.思想道德教育
C.文化教育                                                   D.理想信念教育
21.下列属于中小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是
A.相对低俗的文化生活的影响                       B.心理发展不平衡、道德发展不成熟
C.教师的失误                                                D.家庭成员道德要求不一
22.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是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中学阶段                                                   D.大学阶段
23.新的观点认为,道德情感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以及道德教育方法的情感化,其内涵在于
A.使道德教育内容和目标情感化                    B.道德教育手段情感化
C.在策略和方法上注重情感渗透                    D.A和B
24.德育的价值目标是
A.真                                                              B.善
C.美                                                              D.良
25.下列不属于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A.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B.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和进行自我修养
C.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教育
D.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德育目标制定的原则有
A.层次性原则                                                B.渐进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建构性原则
27.皮亚杰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他认为儿童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28.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表现出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过渡性                                                       D.协调性
29.强制性的价值“灌输”教育反映在课堂教育中会出现的道德性问题有
A.无视人的尊严,课堂与人性的疏离
B.无视人的需求,课堂与真实的疏离
C.无视人的情感,课堂与美德疏离
D.无视人的认识,课堂与知识的疏离
30.初中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应做到
A.客观评价引导正确自我认识                       B.增强自信提高自我评价
C.平等尊重引导自我监督                              D.鼓励交往促进自我意识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
31.品德是社会现实的关系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不断___________的结果。
32.___________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采取的各种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
33.道德认识和___________居于品德心理结构的核心地位。
34.___________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解决“信”与“不信”的矛盾,而非智育主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
35.___________是测评者采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和工具,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测评对象在某一时期内主要活动领域中的品德特征信息,并针对某一测评目标体系作出定性或定量的价值评判、分析,由此反映个体品德状况的一种教育活动。
36.___________一般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掌握该社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该社会文化的人格,承担一定角色的过程。
37.___________为人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使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出某种先天的倾向性。而环境、教育则规定了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现实性。
38.道德信念的确立是在已有的___________的基础上实现的。
39.___________是人的情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40.社会情绪是指在特定的时空中,群体对某一道德场中的道德行为或事件所持的_______。
41.___________是青少年处在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心理学称之为心理发展的第二个危机期。
42.___________教育应强调以感受体验为基础,以情感态度的养成为表征,以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彼此促进为发展过程,以培养情感性道德人格为目标。
43.___________又称侵犯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指有目的、有意图的伤害或试图伤害他人心理或身体状况及破坏其他目标(如物体、社会规范)的行为。
44.___________是指人们真正从内心深入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把这些新观点和新思想纳入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坚定并稳固地形成一定的行为。其基本特点是自控与自愿。
45.“___________”是个体根据自己的社会环境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勾画出的自己前进和奋斗的目标,是在实践中推动自我发展的动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
46.品德的心理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
47.农村中小学生品德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48.简述道德情感的特殊功能。
49.道德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50.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的精神素质有哪些作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
51.试述农村中小学生道德认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2.中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有哪些?如何予以矫正?
......
本试题下载: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试题课程代码:09339
 
 
上一篇:全国2012年10月自考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课程代码:02306)

下一篇:全国2012年10月自考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课程代码:00458)